4月21日-22日,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发院”)举办第一届燃气涡轮发动机国际论坛。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科技委主任尹泽勇院士,清华大学王玉明院士和众位特邀报告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十个主旨报告组成,吸引了200多名国内外同行专家通过线上或线下参与。清华大学航发院院长甘晓华院士主持开幕式。
杨斌致开幕辞
杨斌在开幕辞中指出,清华航发院的成立是清华大学新百年的重要发展战略,是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清华航发院确定了两大发展战略,聚焦“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人才培养”,力争探索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技术路线,为实现下一代“高、远、快、智”航空发动机提供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杨斌在致辞中讲到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时认为“清华航发院的发展体现了清华大学在新时代主动请缨、勇于担当的精神”。
尹泽勇院士特邀报告
在论坛环节中,尹泽勇院士围绕航空发动机的健康管理与智慧用维产作主题报告,谈到发动机健康管理与智慧用维产的重要性,并分析健康管理系统组成、机载子系统功能、地面子系统功能等,回顾发动机健康管理历史及国内发展现状,并详细介绍智慧传感器和检测技术、智慧诊断和预测技术以及基于5G的增强现实维修技术等研究内容。
孙侠生特邀报告
中国航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侠生围绕新一代超声速民机需求与关键技术,介绍了绿色航空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并分析了新一代超声速民机关键技术及变循环发动机的发展目标和预期指标。
布尔采夫·谢尔盖特邀报告
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布尔采夫·谢尔盖教授围绕涡轮发动机尾喷管设计作特邀报告,详细介绍涡轮喷气和风扇发动机尾喷管设计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原理,对比国际现有多种设计方案与思路,分析各方案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优点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尾喷管设计的新思路。
马卡洛夫·谢尔盖特邀报告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教授马卡洛夫·谢尔盖围绕发动机无线传感技术研究进行线上报告。马卡洛夫院士十分赞同尹泽勇院士提到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将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介绍低功耗超宽带窄脉冲技术、先进编解码技术、智能组网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复杂机械、电磁和振动环境下的无线传输方案。这对未来航空发动机的数据监测,健康管理等方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Peter Jeschke特邀报告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Peter Jeschke教授以未来混合电推进航空器发展需求和指标作主题报告,围绕风扇设计减少噪声、提高效率等研究内容开展研讨。
王玉明院士团队特邀报告
王玉明院士团队李永健老师的报告主题为航空发动机密封与润滑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强调未来发展趋势将集中于智能化健康管理、新材料开发应用、磁悬浮和全电技术等。
刘佩进特邀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刘佩进教授围绕未来空天组合动力发展趋势作主题报告,从可重复使用结构和热防护技术、变几何调节流道匹配技术和一体化仿真平台等详细阐述组合动力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张新国特邀报告
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副总经理、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张新国教授围绕航空发动机行业介绍MBSE系统建模与逐层映射等概念,分享基于模型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指出发动机系统工程架构设计分析、分层解析及范式转变的急迫性。
孙晓峰特邀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晓峰教授分享面向航空应用的气动声学的研究成果,已发展运动边界发声跨尺度模拟新途径、构建声源与传播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构架以及发展先进气动声学实验方法验证理论模型。
胡忠志特邀报告
清华航发院首席研究员胡忠志主题报告围绕数字航空发动机技术现状与挑战,分享航空发动机数字孪生以及设计研发平台架构,以及协同开发基于物理和数据驱动的建模及仿真平台。
甘晓华院士总结致辞
最后,甘晓华院士总结回顾第一届燃气涡轮发动机国际论坛。专家特邀报告深入研讨航空发动机及新型推进技术的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数字仿真和先进制造方面的最新进展和重要突破;凝练未来燃气涡轮及航空发动机的发展需求、展望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同时本届论坛促进了国内外学者的深度交流与合作。